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视察。
1979年4月,北京。
北国早春,生机盎然。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向党中央郑重提出,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深圳、珠海、汕头兴办出口贸易加工区。邓小平听后指出,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施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鼓励外国公民,华侨、港澳同胞及其公司、企业投资兴业。自此,特区建设正式起航,改革开放事业从这里走向全国。
40年来,作为我们党亲力谋划、亲手开垦的一块试验田,深圳始终勇立时代潮头,不断探索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可能性。深圳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必然结果;深圳的实践,有力彰显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方略的科学性、正确性;深圳的未来,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开拓新时代、推动新发展中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创新力量。
1
特区姓“社”不姓“资”
1992年1月,深圳。
时隔8年,邓小平再次来到他亲自关心、亲手栽培的深圳特区。
在谈到创办经济特区问题时,他说:“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特区到底红不红?邓小平一锤定音。姓“社”不姓“资”,这是对深圳最大的支持,也是对深圳发展根本动力的最准确概括。
40年来,深圳特区就是我们党的一支先遣队。一如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从陕甘宁边区出发,解放全中国,掀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一页;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从深圳出发,我们积累下改革的经验,逐渐搞懂了怎么发展市场经济,开辟出了一条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道路。
率先启动和探索改革开放,这就是我们党赋予深圳的重大历史使命。40年来,深圳的改革和发展,无不是在完成这个使命。春天的故事里,邓小平离开深圳时特意回头嘱咐“你们要搞快一点”。从响彻云霄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震惊全国的“深圳速度”,从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到创新驱动的“中国硅谷”,深圳没有辜负伟人的期待,坚定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予的重托。
40年来,深圳始终是我们党亲力谋划、亲手开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验田,始终是集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生命力之地。从诞生开始,深圳的一举一动、迈出的每一个改革步伐,都受到党中央的密切关注和正确指导。
党中央举旗定向,就是照亮深圳改革发展道路的“灯塔”。40年来,每一代党中央的领导核心都曾亲临深圳,发表重要讲话,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1979年,是邓小平亲手挥笔,定名“经济特区”。2012年12月7日,党的十八大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后,离京视察第一站就选择深圳。在莲花山顶邓小平塑像前,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铿锵宣示。
40年来,特区始终姓“社”不姓“资”。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深圳的改革发展,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使得深圳屡屡立于重大关口而不迷茫,屡屡搏击风浪而后突围。
改革是深圳的“金字招牌”,步子唯大、速度愈快,也难免遭遇风高浪急。深圳,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又较早经历产业转型阵痛。但深圳历届党委铁肩担当、接力探索,广大党员干部同群众风雨同舟、砥砺前行。无论怎么改,党的旗帜始终在特区高高飘扬;无论怎么难,红色始终是深圳不变的底色。
2
治国理政看深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是时刻回应挑战、战胜风险的过程,也是我们党不断丰富治国理政实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探索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需要,对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探索和解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探索和试验,这是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围绕在深圳周围的关键词。深圳总是走在前列,不断为我们展现党治国理政的新成果、新可能、新动向。
深圳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在不断的探索与试验中雕琢出来的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必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目睹深圳的发展,这就是必然的结论。深圳的探索,解决了从传统教条式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转变的问题——怎么进行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来激活发展动力,研究深圳的经验,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深圳的实践就是对总书记话语的最好印证。深圳因改革而生,因社会主义而兴旺发达,因为我们党的领导进而跃升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的典范,更足称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件杰作。在深圳,正是由于党的治国理政思想方略得到完全展现,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边远小渔村才能一跃成为世界级的大都会。2019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927亿元,是经济特区成立时的8900多倍。
深圳的这种跨越发展,绝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跃进。它是一次新生。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正确的治国理政思想方略,传统中华文明便得以同现代文明接轨,呈现欣欣向荣的复兴之姿。它也是一种见证。深圳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在这里一步一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从而让这个古老的民族与当代创新最前沿相融相适,大踏步追上时代,引领潮流。
3
扬帆新时代
如果说,99年前,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出发,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71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谱写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那么,40多年前,改革开放正是从祖国南端的一个小渔村出发,最终汇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洪流。
改革是深圳的命运所系。在这片我们党亲手开垦的试验田里长出新时代的灿烂鲜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盼。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首次赋予一个城市在“四个全面”中创造新业绩的光荣使命。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再次来到深圳,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深圳再次扬帆,时不我待。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为深圳设定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和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定位。根据部署,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要成为全国典范。
这,便是深圳的方向。而先行示范区的任务目标,同时也代表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思考,对中国城市建设方向的设计。
深圳的昨天,作为我们党精心打造的一件杰作,已经写在了历史的长卷中。深圳的明天,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以先行示范区的英姿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无比正确性。到那时,我们都将以深圳故事来讲述那些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来源:《南方》杂志 黄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