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深圳,位于南海之滨,毗邻港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是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大都市。
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区域金融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
深圳,因改革而生,以创新为魂,是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
深圳,魅力之城。
40年间,广大特区建设者从五湖四海相聚深圳,迅速崛起为管理服务人口超2000万、平均年龄33岁、城市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国际化超大型城市,是国家定位的国际综合性交通枢纽,拥有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中国第五大航空港,也是中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等称号,成为开放包容、法治昌明、崇德向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开发开放,携手港澳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全球56个国家的88个省市(地区)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深圳,活力之城。
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率先实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建立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到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从率先“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经济领域改革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中国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孕育出华为、平安、招商、腾讯、大疆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商事主体数量、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深圳,动力之城。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发展“三来一补”,到率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再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体制机制入手,推动全市产业以高新科技、金融、物流、文化创意为四大支柱产业,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由1.9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69万亿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打造了引领发展的“深圳效益”、“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开创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深圳制造”、“深圳设计”、“深圳品牌”。
深圳,创新力之城。
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坚持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构建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的创新生态体系,持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创新活动活跃、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领先、创新文化浓厚的典范城市,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深圳,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
深圳,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深圳,奋力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
深圳,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深圳概览
发展定位
深圳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在国际上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努力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地理位置
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3′至114°38′,北纬22°24′至22°52′之间。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自然资源
全市面积1997.47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河流共有362条,分属12大流域。深圳海洋水域总面积1145平方公里。深圳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总长260.5公里,拥有大梅沙、小梅沙、西冲、桔钓沙等知名沙滩,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深圳湾红树林、梧桐山郊野公园、内伶仃岛等自然生态保护区。
自然气候
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润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3.0℃。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1935.8毫米,日照时长1837.6小时。
市树市花
1986年,荔枝树和勒杜鹃分别被深圳市民评选为深圳市的“市树”与“市花”。2007年,红树被评为深圳市第二“市树”。
城市简史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40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深圳又称鹏城,自特区成立以来,深圳正如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往直前。
行政区划
深圳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深圳下辖9个行政区和1个新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新区。自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2018年12月16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
人口构成
深圳建市后人口增长迅速,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1343.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94.78万人,增长8.8%,占常住人口比重36.8%;常住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增长0.1%,占比重63.2%。改革开放政策加之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成为新兴的移民城市,形成独特的移民文化。2002年,深圳已拥有55个少数民族,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座汇聚齐56个民族的大城市。近年来,深圳相继被评选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具创新力的城市”、“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创业拓展的活力之都。
语言文字
深圳以普通话为主流语言。不少公共服务机构、专业人士和工商业界人士都能用英语提供服务,大多数青少年能讲英语、粤语。每年开展“深圳市民讲外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外语活动,以提高公共服务的外语普及率,提高市民的外语应用能力。
经济地位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纽带和桥梁,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深圳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2019年本市生产总值2.69万亿元,增长6.7%,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辖区公共财政收入942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3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左右。全年新登记商事主体50多万家,总量超过320万家,新引进人才28万人,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
交通运输
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截至2019年底,深圳港拥有15个20万吨级靠泊能力的集装箱泊位,成为华南地区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首选港;设有深圳站、深圳北站、深圳东站等8个火车站,赣深高铁加快建设,广深港高铁穿境而过,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国际枢纽机场,开通运营国际航线60条,港澳台航线4条,为中国十大机场之一,世界百强机场之一;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拥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5个,其中包括中国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陆路口岸——罗湖口岸,24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以及我国首个内地与香港无缝接驳的地铁口岸——福田口岸,唯一“一地两检”的陆路口岸——深圳湾口岸。2019年,深圳实施机场口岸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新增罗马、特拉维夫等15条国际航线,国际客运通航城市总数达60个,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超过500万人次、增长32%。
社会治安
深圳是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深圳市公安局全面推动“智慧新警务”深度运用,其中“深微”平台创新推出“刷脸办”“掌上办”等模式,上线“零跑动”业务112项、“一次跑动”业务148项,实现了民生警务事项“网上办”、“就近办”、“全城办”,推动深圳公安工作满意度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